查看原文
其他

环院·科普 | 南水北调,仅是调“水”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北大青年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上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组织开展2021年"力行计划"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并联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成立实践队伍。

本次实践以南水北调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旨在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调研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开展科普宣传,助力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更大社会效益。

实践队计划从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水灾害防治、社会经济效益等角度陆续推出南水北调科普内容。本期推文主要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01

南水北调的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1)改变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广大地区、黄淮海平原的供水格局,40多座大中城市、260余个县区用上了南水,成为许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受水城市41 个,其中,东线17个,中线24个。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城市为江苏省6个,山东省11个。中线受水城市为河南省13个、河北省9个、北京市以及天津市[1]


▷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图(图源: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截至2021年7月19日(8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其中,向津冀豫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仍然在持续增长[2]

举个例子,北京主城区的10杯水里有7杯多来自南水,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主城区的10杯水里7.5杯来自南水。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7年来,工程供水由“辅”变“主”,已由规划时的受水区沿线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转变为“主要水源”,改变了京津冀豫受水区供水格局。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另外,工程供水目标达效速度由“慢”变“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逐年递增,通水6年即达效,2020年度实际供水86.22亿立方米,超过中线工程规划多年平均供水规模。随着调水量的递增,受水区用水需求由“弱”变“强”,沿线各省市在节水优先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北京已3个年度、天津已连续5个年度加大南水用水水量,河南、河北两省年度南水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3]

▷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受水城市。(图源:网络)



(2)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东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Ⅲ类。优质的南水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让很多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4,5]

南水北调工程受益人口多。南水北调东、中线总受益人口超1.2亿人。中线工程惠及沿线20余个大中城市及131个县,受益人口逐年攀升。

北京1300万群众喝上甘甜的南水,南水占主城区供水量的7成多,同时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也用上了南水。南水已成为保障首都城区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在天津,1200万人受益。南水已成为天津城区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14个主城区居民全部用上南水。为提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天津建设集中供水厂,延伸自来水管网,逐步用南水北调水代替地下水源,覆盖了2817个村、286.8万农村居民,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河南郑州、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11个省辖市,及邓州、滑县等40个县级市的2400万群众全部用上南水。 

河北3000万群众受益,中线工程供水范围已覆盖石家庄、邯郸、邢台等7个省辖市,及定州、辛集等90余个县级市。中线总干渠与河北配套工程构筑起安全供水网络体系,通过40余座分水口、128座地表水厂,将优质的南水送达受水市县。


▷ 南水北调工程受益人口。(图源:网络)



02

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


(1)有效提升了我国交通航运能力

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京杭大运河黄河南航段从东平湖至长江实现全线通航,1000-2000吨级船舶可畅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1]


▷ 京杭大运河(图源:央视网)



(2)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批复总投资达3082亿元。建设期间,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工程建设高峰期参建单位超过1000家,有近10万建设者在现场施工,加上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每年增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工程通水后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73.6立方米计算,南水北调为北方增加的近30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优质水资源支撑[6]

赵等人[7]通过模型计算得出,若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以2018年为例,河南省GDP将减少3.60%,CPI将上升6.49%,就业人数将减少2.96%,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减少1.66%。


▷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陶岔渠首枢纽是中线工程的“水龙头”。(图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受水区高质量发展

饮水思源,受水区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使受水区节水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深入开展治污工作,关停并转一大批污染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实行“两部制”水价,依据成本核定水价,有力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为工程良性运行创造了条件,同时进一步提升节约用水意识,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8]

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节水型区创建工作,全市16个市辖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15.4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1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1立方米下降到7.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710提高到0.747。

天津坚持“多渠道开源节流,节水为先”,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节水条例。山东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将“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降低”节水指标纳入对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河南郑州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微观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模式,统一调度地表水、地下水,统一取水许可管理,统一下达计划用水指标,统一征收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研究表明,若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2018 年河南省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高用水工业与高用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减少,一般用水工业比重也呈减少趋势,而一般用水服务业比重则呈增加趋势[3]



参考文献


[1] 南水北调 不只是调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746130499029170&wfr=spider&for=pc

[2] 优化供水格局 受益人口增至7900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http://nsbd.mwr.gov.cn/zx/zxdt/202107/t20210719_1529946.html

[3] 南水北调,不只调来好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952740036436363&wfr=spider&for=pc

[4] 鲁英梅.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德州段工程社会效益浅析[J]. 价值工程, 2020(21):115-116.

[5] 刘楠, 尹茂想, 陈忠林,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初期北京市产生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J]. 北京水务, 2019:39-44.

[6] 张平.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河海大学, 2006.

[7] 赵晶, 毕彦杰, 韩宇平,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社会经济效益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6):855-866.

[8] 杨丽, 朱启林, 孙静,等. 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效益评估[J]. 人民长江, 2017, 48(010):44-46.


责编 | 刘禹含

时间 | 2021.8.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